龙头的分类——股权龙头(一)
如果没有股市了,还有龙头吗?
当然有!股市才多少年的历史?没有股市之前,人类社会各个领域早已存在龙头现象和龙头规律。龙头甚至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阳光普照,万物生长,动物竞争繁衍,植物进化演变,无不存在龙头规律。
如果股市关门了,或者股票被摘牌了,还有龙头战法吗?
有一派的回答是:有。
这一派把股票当成公司的一部分,而不是股票市场的一部分,这就是从股权上去思考投资。这类投资哲学思考的是投资标的在现实世界的价值,而不是在股票市场的表现,它们是私募股权投资(PE)的思维,甚至比PE的思维更加朴素,因为更多PE都想着上市套现。而这类投资的思维是拥抱伟大公司,与之共舞。
股市只是让股权流动和变现的方式之一。如果你抱着随时想卖想变现的思维,当然股票市场给你提供了便利;如果你抱着与好公司一起长眠的思想,股市的存在其实对你意义不大。段永平当年投资网易时曾说过,即使网易摘牌了他也不怕,他是它的股东,它账上躺着现金呢,公司的游戏业务那么赚钱,做它的股东也是赚的呀。这就是股权思维。
当然,股权思维不一定是龙头思维,只有股权思维叠加第一性,这种思维才是股权龙头战法。这一派的基本思想是:忘记股市,寻找在现实世界里的龙头公司,然后重仓之。当然,它并不是希望股市关门,而是不在乎股市的日常波动,甚至不怕股市关门。
这类的龙头思维把关注点放在公司本身,从实业界去研究公司的综合实力和长远发展前景。从某种意义上,股权龙头思维内心是没有牛熊概念的,也没有股市概念。极端的情况下,办公室的电脑里连股票软件都不下载安装,没有K线图概念。我在深圳见过几个这样的投资者,他们真的是抱着茅台、腾讯死死不放手。
这派龙头战法的内心世界和绝大多数“炒股”的人不一样,因为他们不“炒股”,他们是真正的“投资”。他们坚持第一性的龙头思维,摆脱K线图干扰,更没有什么形态、均线、换手率和成交量的说法。他们只是从产业竞争、行业格局、公司内在禀赋去研究其是否是龙头企业,是否符合强者和第一性的气质。
这一龙头派别有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他们很容易解决如何判断龙头真假问题。我们上面曾花费大量精力讨论龙头真实性问题。对于看着K线来做龙头的人来说,假龙头太多,假龙头的出现也是很多做龙头的人回撤的重大原因。但对于股权龙头派来说,他们可以轻松解决真假问题,因为他们所选择的标的在现实世界已经完成了真假筛选。商界的竞争已经把假的、劣的都淘汰,已经把谁是龙头企业、谁是二流企业区分开了,他们不需要通过股票市场的分析去完成谁是龙大、谁是真龙头的筛选,他们只需要考虑估值问题,考虑公司基本面的变化。
其实,股权龙头是龙头战法中最朴素的,它最接近龙头原教旨主义的本质。龙头不是老大吗,不是第一吗?那我就寻找第一性的公司、龙头性的企业。把这个思维贯彻到底,不就是龙头战法吗?
这个道理也是现实世界中龙头的逻辑。大家想想现实世界中的各行各业,是不是龙头思维都闪闪发光?房地产公司是怎么拿地的?一定是地段最好的地最值钱、最抢手。什么样的楼盘最具投资魅力?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也不一定是郊区的,更不一定是便宜的、二三线城市的,往往是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比如北京长安街、上海外滩、广州珠江新城、杭州西湖边。电影投资、矿山投资、森林投资、饭店里大厨的选留是不是也都遵循龙头逻辑?大干世界,龙头思维无处不在。股权龙头跟他们一样,只选择拥抱“第一性”的事物。
如果彻底贯彻龙头思维,你投资一家龙头企业,和你投资007电影、拿下上海外滩一栋别堅、在西湖边投资套公寓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股市里的价格是K线写的,电影的价格是票房写的、房地产的价格是房价写的。当你摒弃浮在表面的东西之后,你看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强者恒强。
每个人的资金体量不一样,股权龙头对于只有三五万人民币的股民来说,肯定提不起神。但对于一个大资产者,当你的资产达到一定程度,在你的资产配置中,一定要有股权龙头类的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你资产总体的稳定性且维持良好的收益率。我的读者应该有很多人会逐步增加持有龙头企业,做真正的“伟大公司”的主人。需要提醒的是,股权龙头不会一成不变,并不是要永远抱着公司股权不卖。股权龙头虽然投资的是第一性的公司,但第一性的公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终身制。社会的变迁、产业的迁移、科技的更选,时常会让龙头企业不断变换。比如诺基亚曾经是龙头,索尼也曾经是龙头,长虹也曾经是龙头,后来都日薄西山。股权龙头虽然越过K线和股市的浮沉,但它不能越过现实世界商业的竞争,更不能越过科技革命和产业更选。做股权龙头应该密切跟踪企业基本面的变化,特别是新的龙头是否取代旧的龙头。
旦有新的龙头出来,要毫不留情地“喜新厌旧”。今天,在亚马逊、谷歌、华为、腾讯和阿里巴巴面前,龙头早已不是沃尔玛、通用电气、四川长虹、中国电信和苏宁电器。
龙头最讲与时俱进,也最愿意拥抱最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