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去年的冬天,在上海。刚出虹桥机场,一个期货界的朋友就把我接走。上海是出了名的堵车,不过,对于能聊得到一块的人来说,堵车恰好可以交流一点深度话题。我们聊起了苹果期货。
虽然我不炒期货,但我一直关注期货合约的事情,因为股票与期货具有一点联动性,期货暴涨的品质,往往会传导到股票市场上来,比如当年的螺纹钢、煤炭、铜、锌,等等。每当期货有奇迹性的涨幅,其背后的逻辑都会成为热门话题。所以,聊期货不能不聊苹果合约。苹果期货是爆款,曾经涨幅巨大,涨得没有朋友。我们来看下苹果期货合约走势图:图2-1苹果期货合约走势图
就是苹果期货合约走势图。也许做股票的朋友会说,这个涨幅不算大呀,没有道恩股份涨幅夸张呢。
可不能这样想,期货可是有杠杆呢,这个涨幅已经算是奇迹了。记得当时我每天都会关注一下苹果合约的涨跌,每天都让我心跳加速:不就是一个苹果嘛,怎么涨起来没完没了。
当时我想,如果有人把苹果合约从头拿到尾,该赚多少钱呀。
但后来我听说,真正能拿得住苹果合约的人很少。
很多人的内心世界里跟我的想法是一样的:不就是一个苹果嘛。
特别是那些用技术分析的,根本就拿不住苹果合约。那什么人才能拿住苹果合约,把这轮巨大涨幅吃到尾?
在苹果树下下单的人!–我朋友斩钉截铁地说。
什么叫在苹果树下下单?我追问。
对方说:就是亲自去革果主产地调研,亲自跑到苹果树下看革果的产量,然后坐在苹果树下打开期货软件下单。
我又问:为什么?
对方说:获得最扎实的基本面信息。亲眼看到苹果的收成,才有足够的信心。
我又问:有必要吗?从新闻报道中看到革果产量减产不就行了?
对方说:现场看才震惊,才有刺激性。而且,新闻报道都是落后的,做期货的人,获得的信息一定要比新闻领先。如果记者都比你先知道,你怎么赚大钱?
做期货的,真的都是人精。但我的疑惑依然不解,我继续问:期货领域的技术高手能赚到这轮行情吗?
对方说:做技术的没有一个能拿得住的。因为技术解释不来这轮革果的巨大涨幅。很多技术高手,早就吓飞了。
这段对话对我刺激很深,因为它印证了我内心的一个声音:大的机会,都是来自基本面的革命,来自供需的革命。而基本面的革命,必须亲力亲为,才能心领神会。
对,“亲力亲为”
这里的亲力亲为,未必是一定要到现场,但一定不能把这个权力交给研究员和新闻记者。
就拿本轮口罩行情来说,凡是看新闻报道的,看别人怎么说的,凭借过往常识去判断的,等着分析师和研究员给你提供策略的人,几乎都在口罩上赚不到大钱。凡是亲自去挖掘信息,亲自去看熔喷布价格,亲自去各大平台看口罩缺口的,几乎都能拿得住口罩股。
本文的题目是“苹果树下”,我要表达的不是让大家都去“苹果树下”
下单,都去生产一线,而是强调“亲力亲为”!
不要依赖分析师,不要依赖研报员,不要依赖新闻媒体。
要“御驾亲征”!
对最新信息的掌握,要超过别人。
这就是本文的核心观点。
我的这个观点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一年的初春,我在深圳跟青泽一起吃饭,就是那个写《十年一梦》的期货高手,席间又来了一个期货界的高手,叫于忠。于忠的期货实盘曾经多次获得冠军,他在期货圈有鼎鼎大名。于忠和青泽一起去深圳是到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给期货班的学生交流期货真经。恰好我也在深圳,就见到了他们。
偶然间,我问于忠下一步去哪里。于忠说,去东南亚。我问他去东南亚干吗?他说去调研钢铁,亲自去看那边的工厂,那边的开工情况,那边的钢铁实际产能和需求。
当时我就震惊了,原来成绩背后有这么多汗水。于总的风格是典型的亲力亲为、“苹果树下”
这也让我想起去年的猪肉,据说敢于在猪肉股上下重仓的,很多都是跑到猪场看猪跑的那批人。
其实,写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一些分析师和研究员,但我的本意并不是说他们没有用。好的分析师和研究员当然有用,他们能够提供很多线索,能加工很多数据。但我要表达的核心观点就是,重大的决策、最新的情报,作为决策人必须亲自抓。
为什么?
因为转手的信息没有震撼力,没有刺激性。亲自挖掘,亲眼看到,第一时间掌握的东西,才能给你的投资带来足够的信心和信仰。
二手信息容易让人的敏感性递减,不利于决策的坚决性。
特别是面对洗盘和分歧的时候,有“亲力亲为”的人和没有“亲力亲为”
的人,他们的内心世界完全不同。
这又一次让我想到索罗斯。
当年索罗斯狙击英镜的时候,他亲临一线,亲自跟欧洲各国的政要接触,在“苹果树下”感受欧洲的政治家和金融家对英谤以及马克的态度。
更经典的一次是广场协议。在协议之前,索罗斯大量吃进日元,等广场协议消息稍微明朗,索罗斯的头寸赚得非常大,他的交易员看到那么多的利润,想见好就收。索罗斯当场就火了。据说他跑到交易室,把交易员都赶出大门,然后把门反锁,对交易员说:从现在开始,我来下单。
为什么?
交易员都是看策略和二手信息来做的,而索罗斯本人是亲自研究国际外汇的,他在政治家和银行家之间的人脉资源,让他成为“苹果树下”
第一人,如此他才能判断广场协议的性质,日元升值的级别。
我想,仅仅看《华尔街日报》和研究员的报告,索罗斯也不敢做出如此豪赌。
亲力亲为,才能给予交易者在关键时刻足够的底气。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龙头战法。今天的龙头战法已经成为热门词语,几乎各大媒体都在说龙头战法,而坊间关于龙头战法也是分化为多种流派。
我在《龙头信仰》一书中,把龙头战法分为如下流派:
拐点派、形态派、低吸派、打板派、点火派、波浪派、量化派、套利派、周期派。
这么多流派中,有没有高下之分?其实这个问题我不想回答,因为你尊一流派,就代表贬低其他的流派。
不过,从我的内心出发,我认为最高的流派应该是“价值派”。虽然我没有把“价值派”列在里面,但《龙头信仰》一书,却多处在谈价值。我在“龙头四维”中,把“价值性”列为第一维,足见我对价值的重视。重视价值,也就是重视“亲力亲为”,也就是重视“苹果树下”这种风格。在很多历史性的交易品种中,比如最近30年的房地产,比如方大炭素,比如锂电池,比如猪肉,再比如刚刚经历的大龙头道恩股份,如果不是走价值派的路线,如果不是亲力亲为,很难重仓并持有到足够高的位置。
我看过很多周期派,以及技术派、指标派,乃至情绪派,他们早就无法解决超级品种的持仓问题了。
一会弱转强,一会分歧低吸,一会情绪逆转,一会预期没有,一会技术指标上超买超卖,一会放量太大,一会又缩量没有换手,一会分时图太烂,一会又集合竞价太低,诸种云云,恰如蜗牛角上争长短。当然,我并非否定他们的价值,事实上,我也喜欢他们的很多结论和成果,但是,如果没有价值性,如果不在“苹果树下”下功夫,是缺乏一个定海神针的,是很难大成的。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