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内心深处认为,逻辑至关重要。
“逻辑”这个词最初带给我震撼是因为索罗斯。刚做股票那会,我喜欢研究索氏投资风格,当我看到他在狙击英谤之前,对他的操盘手德鲁肯,米勒说:“既然逻辑上无懈可击,为什么不全力以赴?
我瞬间就震惊了,原来“逻辑”才是顶级玩家最在乎的东西。我把这个道理,放在我的《香象渡河》序言第一句。
很多人常会争论:基本面重要,还是技术面重要?我的观点是:逻辑面才是最重要的。
基本面,或者技术面,都是“菜”,是“原料”,而逻辑才是“厨艺”
从“青菜”到餐桌上的“美味”,“厨艺”才是关键。股票市场也是一样,逻辑才是股票市场的关键“厨艺”
我每次重仓股票,都求逻辑上无懈可击,否则不敢造次。在我的心中,逻辑是有轻重之分的,或者说是有级别之分的。有的逻辑,一个顶十个,而有的逻辑,仅仅是锦上添花。那么什么逻辑是最重要的呢?
供求关系!
供求关系是西方经济学最基础的词语之一,我认为它同样也是做股票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逻辑。
我认为,股票做到底层,是不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就是不论是做企业还是做股票,它们最底层的逻辑都应该是共通的。
供求关系是实体经济最底层的逻辑,所以,它必然也应该是做股票最底层的逻辑。
我们上大学学习经济学时,都学过萨缪尔森的名言:如果一只鹦鹅学会了供求关系,它也能成经济学家。
可见,供求关系的重要性。
最能领会这个逻辑重要性的是企业家。我记得任正非当初做交换机代理的时候,发现中国特别缺那个玩意。而中国企业几乎生产不出来,都是代理国外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了任正非,后来他就决定重点发展通信设备,并把通信行业的伟大前景,描绘给身边的同事。当时华为缺知识分子,有一年有几个高级知识分子来华为参观,任正非当着这些人的面大谈通信行业的巨大蓝图,其中有一个人被任正非的气魄感染,毅然决定放弃原单位的优厚待遇,立即加盟还前途未卜的华为。这个人就是郭平。
不光是任正非,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对供求关系高度敏感。
我记得当初让马化腾坚持去做腾讯QQ的,就是基于需求量暴增的简单逻辑。据说,马化腾的钱烧光了,四处拉投资,四处筹钱。
有人问马化腾:你拿到钱后,怎么挣钱?
马化腾说:我现在还不知道。
那人又问:那我为什么投钱给你?
马化腾说:我坚信它能挣钱。那人又问:你凭什么坚信?
马化腾说:因为每天用QQ的人很多,我们后台的服务器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么多人用的东西,它一定会挣钱。
上述的对话是真实的,大家可以去看看《腾讯传》,只是文字换成了我的表达。马化腾当时坚信QQ有伟大未来的最大理由就是供求关系,爆炸性的需求,绝对能够赚到大钱。
当然,马化腾这个逻辑中,需求端是无限增加,供给端并非绝对稀缺。
如果现实世界中有一种生意,需求端无限增加,但同时供给端又有瓶颈,那么这种生意就绝对值得你去押大赌注。我们想象,什么生意是这样的:
2006-2015年,中国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地产是这样的;
2017年上半年,石墨电极曾经在短暂时间内是这样的;iPhone刚上市的时候,它的盛况是这样的。
所以,它们的利润都是最丰盛的。利润丰盛,其股价绝对一飞冲天。大家可以看看那个时间段的万科、方大炭素、苹果的股价,是不是在那个岁月里,最耀眼的股票。
这个底层逻辑,既是实体经济的最大逻辑,也是股票投资的最大逻辑。
我分析股票,最初的起心动念都是供求关系。供给端和需求端,至少有一方能刺激股价,这只股票才有得玩。
要么需求端暴涨式增长;要么供给端受限。
当然,最好是同时发力:需求端增加,供给端受限。
这个情况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既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经常有人问我,你看新闻看啥?其实就是到处看哪里出现供求关系的变化。
这次口罩股行情,我之所以从春节前到春节后一直战略关注,就是因为我用最根本的逻辑在思考问题,并不是看盘面看出来的。
道理很简单:以前只有医生用的东西,现在每个人都用,无论提供这个东西的企业是否赚钱,股价必然有回应,就这么简单。
如果供给略微再受到限制,那么股价迟早冲天。
如果说口罩本身,供给端可以提高,但是口罩的材料,特别是中间的过滤材料–熔喷布,是有一点供给瓶颈的,所以,我们把最重要的
焦点放在口罩材料企业一道恩股份、泰达股份上。
就这么简单,这就是口罩逻辑的根源。
至于企业是否赚钱,就跟当初马化腾回答QQ是否赚钱一样,那是后续逻辑。最主要的是,是否大面积地在用。
凡是一个东西,被人们大面积地使用,供求关系只要有一方出现变化,其相应的公司,我都会去高度关注。
2019年的TWS耳机是如此–需求端变化;
2019年的猪肉是如此-一供给端变化;
2020年的特斯拉产业链如此–需求端变化;2020年的芯片产业链是如此—-需求端变化;今天的口罩股也是如此–需求端变化。
股市会千变万化,龙头会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供求关系这个逻辑我相信再过一万年也不会变,因为它是所有眼花缭乱背后,最根本的那层窗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