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板块同题材,为什么当初同样都是长得差不多的股票,偏偏某个股票成了龙头?也就是说,为什么成为龙头这个小概率的东西落在某个特定的股票身上?它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小概率落在它头上,它有什么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什么原因让某只股票从诸多备胎中脱颖而出成为那唯一的龙头股,才是龙头的究竞法门!这才是龙头最本质的思考。
我常听人这样说龙头:
龙头就是有三必有五,有五必有七;
龙头就是人气最旺的股票;
龙头就是连板;
龙头就是两市的王者;
龙头就是冲天炮;
龙头就是涨幅最高的股票;
龙头就是最能涨的股票;
龙头就是身段最高股;
龙头大概率共性:任何一只股,一旦成为龙头了,其K线走势大抵差不多:无非是连板,顶多中间加个断板或者阴线。这是大概率。事后看,每个龙头都那样,这是大概率。
龙头小概率:而当初很多长得很像龙头的股票,特别是那些三连板、四连板的股票,多如牛毛,而最终能够成为龙头的,却很少很少。100个龙头的苗子里,最终能成为君正集团、王府井、省广集团那样的龙头,也就是五六个,甚至一两个。也就是说,最终能成为龙头的,其实是小概率。
事前看,都那样的龙头苗子,能成为龙头者注定是小概率。
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在事实面前,每个人心中关于龙头的认知和念想却不一样。有人看到了大概率,有人看到了小概率。
其实,如果对龙头的认知只是这些,那只能说他只了解一些大概率的东西,或者说只了解龙头成为龙头之后,一些共性的东西。
他的认识和对龙头的念想,只是一些概念和共性的集合。
可问题是,为什么当初同样都是长得差不多的股票,偏偏某只股票成了龙头?也就是说,为什么成为龙头这个小概率的东西落在某只特定的股票身上?它具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小概率的东西,凭什么走成了大概率的样子?偶然性的东西,为什么变成了必然性的东西?
这才是要命的东西。
每天我们把一板、二板、三板、四板、五板的股票排列出来,每天我们把有可能成为龙头的股票放在自选股里,每天我们都准备着下一个龙头,可是,在这无数个备胎里,最终成为龙头者凤毛麟角。那些被淘汰者、那些半途而废者,并非不具备龙头的“模样”,而是它们没有成为那个独特的小概率的王者。
而一旦某只股票成为那个王者,成为众人眼中的龙头的时候,大家又给它贴上标签,比如:人气最旺的股票、最能涨的股票、涨幅最高的股票…
其实,这是又重新回到了大概率的共性集合,而没有去深刻思考某只股作为小概率是怎么走出来的。或者,小概率落在它头上,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才是龙头的究竟!
我想启发大家把对龙头的思考从大概率的标签转移到小概率的个性上来。或者说,把思考的重心从龙头的大概率特征转移到小概率的细节上。
这话有点烧脑。
我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从大概率上去看龙头作为龙头的结果和模样,也许你根本看不到龙头的本质。
是的,所有的龙头确实都是人气王,都是涨幅最高,也都很简单、很干净,但这不是龙头的究竞法门,是什么原因让某只股票从诸多备胎中脱颖而出成为那唯一的龙头股,才是龙头的究竞法门。
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看待龙头的心念,才应该是龙头的正法。我现在思考龙头,不是看已经成为龙头有哪些大家给其贴上共性标签的东西,而是看龙头还没有成为龙头一即将成为龙头-一羽化登仙的一刹那,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唯一性的东西,让某只股从诸多备胎中一跃而起。深入分析每一只龙头股背后的唯一性,成了我最重要的工作。
既然是唯一性,一定不是以下的东西:
(1)板数量。很多人喜欢看三板、四板、五板,从晋级和博弈的角度去看龙性,我觉得这个角度不具备唯一性,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性,没有抓住唯一性。
(2)形态。很多人喜欢从形态上看龙头,比如创新高,比如W形,比如N形,这个也没有把握住唯一性,为什么那么多创新高、W形的股票却没有成为龙头呢?
(3)指标。也有一些人喜欢从技术指标,比如量,比如MACD,比如KDJ,比如布林线,等等,来看龙头,这些更不唯一。
(4)题材。题材也不够究竞,同样具有某个题材的股票也很多,为什么它成了,其他却没有成?
所谓唯一性,就是我有、你没有的东西。
大概率与小概率的大讨论
大家讨论的角度非常多也很广,个别留言还非常深刻。我就把比较有意义的讨论分享给大家。
下面,每个人的发言都是单独成一段,有人的发言长,有人的发言短。我个人以为,发言质量与发言长短没有关系,关键是思维和思路。
(1)在我看来,尤其是今年以来,很多走出龙头的股票都有一个唯一性:基于股票基本面发生反转的巨大预期。
(2)我觉得是基本面、情绪面、技术面的共振。
(3)一是天时,二是带动性,天时最重要,市场需要龙头的时候,龙头就会应运而生,所谓时势造英雄!
(4)唯一性就是超预期,让你大吃一惊!
(5)周期,最题材,人气。
(6)龙头唯一性=地位优越+人心思涨。
(7)不要有标准,龙头就是龙头,实事求是,走势涵盖了一切盘面语言。
(8)我认为这个唯一性就是庄家的筹码充足,货都在他兜里,自然想大干一场。
(9)发现细节,找出小概率的亮点。强弱是对比出来的。从盘口的价格跳动中,觉知强者和弱者,是判断的一个维度吧。至于如何对比,就有学问了,比如之前老师说的缺缺口,就是一个亮点。
(10)龙头需要基本面,市场氛围及资金共振。基本面指题材级别,想象力,市场氛围决定超短资金的做多意愿。彭总说龙头不会独涨,会领涨,也是说明龙头激活了整个板块情绪,板块流动性充足,“水深”才出龙。而多数人按龙头共性来找龙,往往是滞后的,就像技术指标一样,因此会强势股与龙头不分。简而言之,就是彭总书中所说龙头须天时地利人和。
(11)形、神、势加当下的G点情绪发酵,刚好处在某个周期的节点上,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就如打仗,由很多因素组成,打胜仗是结果,但在开打之前或过程中,也有发生或然性的时候。
(12)龙头股也叫领头羊股票,它的唯一性就是领涨,在和其他股票的对比中领先上涨。领涨又会自身强化。群体认知模式沉淀后,又发展出一个先于龙的盲追概念,即在一个事件驱动型行情中,有相关股票提前于事件本身抢跑涨停,就被群体追为领头羊。相生相克,生态循环。
(13)大家去思考下这个问题,在一片树林里,同品种的树,长得最高最大的那一棵树,相对比其他树,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4)我认为对于龙头个股,仅仅从一个维度分析是不够的,多个维度唯一性才是最小概率,股市是动态的,有些现在总结出来唯一性到后面市场就不一定认可,而这个唯一性就要重新定义,做龙头也是在做小概率事件,能够在小概率事件中做出大概率就不愧为龙头战法。
(15)“唯一性”可以有:公司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泰达);公司产品占据市场最大份额(沈化、金发);公司具有行业的特权(英特);公司产品与炒作核心最接近(省广);公司具有多重热点(道恩、省广);公司具有或关联独特产品(以岭、赛升、省广、东安);公司涉及产业链的痛点(凯龙)。
(16)龙头的背后是板块,板块的背后是资金,资金的背后是人心,人心难测,所以龙头可遇不可求。
(17)老师的问题提得太好了,暂时我觉得有两点:一个是时机,另一个是独特性。具体展开我还真说不清楚,可能是语言表达能力太差,或者这东西太难表达。比如独特性,有时候几只同题材的股一起涨起来,谁成为龙头要看题材的真实收益情况或者说正宗度,有时看谁的走势最凌厉、最有气势,或者说背后有实力资金推动。
(18)龙头高度,时也、命也、运也。
(19)逻辑很重要,没有无缘无故上涨的股票。但是,会不会有这
种可能:题材和热点点火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天时地利,情绪周期大盘位置,赚钱效应人气知名度……最终各种因素的合力刚好造就了某龙头,而逻辑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所以,龙头的诞生,永远只能部分可预测性分析和跟随,小概率的那个因子,永远在变,或者甚至只是我们箭射出去之后画的靶子?
(20)天时地利人和,恰逢其时,逻辑正宗,人气最旺,就能成为龙头妖股,其他价格成交形态不是最重要的,但也会影响龙头的走势,这些综合影响造就了一字龙、换手龙、趋势龙、反包龙,等等。
(21)我所理解的唯一性,穿越出来的龙头都是具有巨大争议的,出其不意,开始都不被看好,主流估值定价都是否定偏空,甚至走完了反过来看估值都无法用经典理论解释。
(22)所谓的唯一性,大概就是每只妖股都有它独特的G点,不同于别的股的,我们要找到这个G点,然后看这只股打破了我们的哪些常识和认知,然后以此赚钱,比如前一段时间的王府井、中国中免之后,市值百亿以上的连板股也增多了。
(23)我所理解的是,成为龙头的小概率事件有它的偶然性,在100多只涨停的股票里面,一开始有很多符合龙头气质的苗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都被淘汰了,龙头是100多只涨停股里面走出来的,它的每一步都正好踏在了市场合力的点上面,包括当时的市场环境、资金级别、做多情绪、个股题材的多样性等。我认为,“事后着每个龙头都那样的大概率”与“事前看大部分龙头苗子成不了龙头”最大的区别,在于市场是否承认。所以,龙头并不能提前预测,只能跟随。但是,通过“龙头都那样的大概率”,我们可以找到龙头的共性,提高捕捉龙头的概率。
(24)龙头形态上干净利索,在特定的位置突破,集热点概念利好于一身,可以这样理解吗?
(25)我记得老师说过龙头分为白马龙头、黑马龙头和股权龙头。君正等主要属于黑马龙头。黑马龙头主要有以下几点可能:第一题材够大,比如5G造就了东方通信,稀土造就了金力永磁,特斯拉造就了模塑科技。第二题材够多,比如星期六一开始可能炒的是业绩预增,后来炒的是网红经济,足够多的热点题材给龙头续命。第三是题材够新,比如炒作Tik Tok也有几波,但是后期无论是哪只股涨幅都没超过省广。
(26)老师的意思是说,龙头不应该在板数、形态等这些共性的特点里面找,而应该在唯一性里面找,也许是周期,也许是……但是按照见路不走的意思,根本就不会有唯一性,都应该根据条件而发生的。如果一定要找到一个,那我觉得是“势”。老师说过:孤芳自赏是美德,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境界。在股市,趋炎附势才是生存王道。炎,指的是行情好,题材好,周期刚起步,这是条件。势,就是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随势而退。
(27)龙头的大概率应该是各种因子因缘和合的共振,这个可总结为第一性原理。具体表现为基于本体与客体的双向最强预期差。
(28)回顾这次君正,它的起步前三板是它因为蚂蚁金服概念的唯一性,唯一与余额宝有实质关联的公司。而第二次唯一性的体现是在28日那天,其他股都还在兑现。而它是唯一且是第一个跑出来领涨的个股。与此同时,君正还有生物疫苗概念,刚好这一波行情是生物医药行情,而君正又是高度空间标的,又是它唯一性的表现。多个因素的共振,促使君正一步步走妖。
(29)龙头潜质,一或是根正苗红嫡系部队,二或是草根布衣脱胎换骨,当机遇风起,万众嘱目,一呼百应。
(30)随着一些炒作手法的普及(自媒体时代,速度越来越快),随着机构话语权的逐步增强以及游资等对基本面的日益重视,龙头的基因之一,就是逻辑。这只股被爆炒,背后的逻辑到底是什么,值得资金拼命去慰它。前几年那种无脑慰空间板的玩法,可能越来越少见,毫无逻辑支撑的单靠资金去数板的妖股,很容易一地鸡毛。比如药瓶,开始我纳闷,就是个玻璃瓶,疯了吗。后来才看到,疫苗瓶子需要中砌硅玻璃,而这个产能目前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疫苗的需求。资金运行有一定的随机性,但不会盲目去炒一只股。逻辑,再叠加赚钱效应的情绪周期,龙头的诞生概率确定性就更高了。
(31)我认为主要的切入点逻辑和顺序如下:它依托当下某个最新颖,反映社会最大矛盾或最大价值的热点,最强的热点出最强的股。它有板块共振,无论是遥相呼应还是绝对相似的个股走势,至少有两只以上的股共振,就是俗称的龙头和跟风。
最具价值的板块中锁定三类股,再从三类股里面找出最大公约数,也就是满足点最多的那只股。三类分别是热点最先走出来的那只股(开国皇帝),当下绝对涨幅或者说近期最大涨幅的那只股(龙头转换或博弈淘汰),K线走势紧凑、蓄势最足和量配合最完美的那只股。找出这三点都满足或者满足至少两点的,概率很大。这是我自己的操作要点,借鉴彭总很多真知灼见。
(32)我认为龙头股的唯一性可能诞生在市场比较矛盾的时候,市场在面临方向选择,市场情绪由强转弱,行情比较鸡肋,原龙头连板开始人气衰退,一板比较多,但大多是前期龙头或者是之前不活跃的第一板,而能在第二板再次封板的却非常少。市场需要一只龙头股来激活市场人气,作为人气标杆,而此时某只个股正好是被人遗弃的有故事的,此时随着它的崛起,概念股纷纷跟涨。
(33)也许可以从动因、静因、外因、内因角度去辩证探寻该板块中该龙头股的筹码是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里面既包含自身筹码供需博弈,也包含与外在筹码供需博弈。思路虽然有了,但是细化到具体参数,也只能通过统计数据来取一个平均值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每更新一个参数,其实标准是会有所变化的,这样也有利于与时俱进,跟随市场总的筹码供需变化。但是细节决定成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参数一旦判错,市场就会无情地惩罚我。所以不能主观臆断系统的有效性,要用客观利润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否则重仓主观臆断的系统有效性,容易倒在细节决定成败的路上。试仓加码策略是相对安全的战略保障。
(34)几千只股里面总会有不少在形态和基本面上趋近相同,那么多的机构游资也肯定有共识和分歧。共识就是,最近出现的龙头初形都有相似性,这时候就会迷惑到底哪个才是真龙?而分歧就是各人选做的股不同,这时候就要拼谁才能笑到最后。这个是既需要符合当下的政策环境和产业方向,又要有足够的资本去做支撑,还需要有足够的人脉资源一起呼应。而这些,可以是突发的机遇相合走出的乱世英雄,也可以是早就暗中准备经营很久的伏兵,这种伏兵力量一旦起涨必定是做足了准备,展现的就是前期波澜不惊的平稳和起涨冲杀时的凶狠。就如每个朝代中的皇子帝位之争,诸多权臣各选皇子竞争真龙,有的从幼年开始就潜心布局积蓄力量,有的趁乱象四起时突然出手。就如历史上的隋炀帝杨广或者清朝雍正皇帝胤镇一样,多年来一直沉稳不惊收积力量布下网络,在机遇到来时即心狠手辣雷霆一击,短时间就狂扫一切莫定基位,走出势头后让众生看到自己的位置已定,然后才可一呼百应清扫余党,此时才是真龙出现。其他竞争的初生之龙就将全部闷杀。
所以,我们去判断谁是真龙时,首先需要去寻找已具真龙雏形的个股,然后去看它的底细如何,看它的气象、看它的准备、看它的资本。如果没有突发事件,必定是那种既符合关键要素又长时间隐忍做足了准备的个股最具真龙概率,这种形态就像君正集团、西藏药业、省广集团那样有一条长长龙迹的隐伏线。而如果出现突发事件,就要看谁准备充分,也要看谁最为凶狠、最先出位,这时候最先出位的才可能是真龙,所谓乱世出英雄,它的机遇到了就必须承认它的崛起。
我的思考与总结:参与讨论的人很多,讨论内容也几乎涵盖方方面面。
其实,我觉得思考本身有时候比思考得出的结果更重要。很多问题也许永远没有终极答案,但是对真理的追求过程却是最珍贵的。我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很多也都被刚才别人的发言所包括。不过,我特别强调一下我的龙头思想,我心中的龙头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所谓必然性,就是宿命性,是这只股身上必然的基因必然让它成为那个板块的龙头。比如,贵州茅台、沪硅产业、中国中免一定是行业的白马龙头。只要炒那条赛道,它们必然是龙头,不存在运气成分,不存,在偶然性。
但龙头有时候又具有偶然性,特别是黑马龙头,处于三进四、四进五的时候,如果有周期支持、情绪加持,很容易成为龙头,但是如果处于周期杀,很可能功亏一簧。
虽然龙头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但必然性多一些。就拿君正集团,我认为历次炒作,蚂蚁金服都是一马当先,这次炒它也不例外。至于君正集团炒几个板、炒多高,确实又具有偶然性。这就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还有,超级大龙头,一般都是具有必然性的,或者说,我喜欢从必然性的角度去看超级大龙头,比如东方通信、贵州燃气、振德医疗、英科医疗、王府井、省广集团,它们在我心中是必然性的产物。它们身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唯一性,或者说是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龙头偶然性最突出的地方就是突然事件,比如联环药业和道恩股份,与疫情就具有十分巨大的关系,疫情的级别和持续报道的新闻,是其偶然性的根源。如果没有国内疫情以及海外疫情的扩散,我不认为会有这两个龙头,这就是偶然性因素。
龙头偶然性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情绪周期,特别是一只股票进人50%
高度左右,情绪加持对其影响非常大。而情绪本身也会受到政策和国家队的引导。
即使如此,我依然认为,某个事件一旦发生,龙头就具有很大的必然性,或者说龙头在某只股身上附休就具有很大的必然性。
比如,韩国和伊朗的疫情暴发,道恩股份成为龙头几乎就是必然;美国和欧洲缺乏呼吸机,航天长峰成为龙头就是必然;钟南山的论文发表,以岭药业成为龙头就是必然;抖音海外版下载量第一的消息传来,省广集团走出龙头二波和三波就是必然这里面还有很多逻辑需要展开,其实我在这里最想要表达的不是还有哪些逻辑,而是想表达一种思维:我们要从“都一样”的模样里,寻找不一样的差异点。如果仅仅看到了都是某某题材,都是第几板,都是什么形态,而不去看里面细致人微的差异点,不去深究那同性中的个性,可能你眼里的龙头都是偶然的,都是运气形成的,都是巧合或者概率,而不是必然性、规律性的。
从人人都看到的东西中,看到人人都看不到的东西,这才是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