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视频精彩解读,时长大概一小时左右,是投资者必读经典之一
课程包含:视频MP4 + 音频MP3 + PDF 高清电子书
对于在任何行业或领域中希望提升自己的每个人,刻意练习是黄金标准,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强大的学习方法。无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表现水平最有效的方法,都遵循着这样一些通用的原则,我们称之为“刻意练习”。本书送给那些渴望自己优秀或者渴望孩子成才的人。本期就来视频解读这一本书。
由于投资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很广,初学者受限于对市场理解力和公司商业模式认识不足,或者在没有形成自己投资体系前,看书自学方式有一定的弊端,理解大师作品会很大障碍,或者理解偏差;并且学习速度比较慢, 还需要思考归纳总结,反复琢磨 ,才能转化为自己知识。大师作品是都是精华的结晶。时势造英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的事,这些大师级经典之作的知识智慧超过现在任何一个新出品教程。作为一 名想真正想学习投资之人,你必定绕不过这些书,这是我们视频解读伟大作品的根本目的,是传授知识也是自我提升。
本视频课程结合多年投资经验,对书本生动形象讲解,全局把握提炼要点精华,学习书本同时分享当下投资市场讲解,活学活用,快速学习 ,迅速提升。或者看完视频后再看书本,理解上会有质的飞越。
说到天才,大家总认为是天生的,天才身上某种突出的能力也都是与生俱来的。
但在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所著的《刻意练习》中却告诉我们,天才都是后天培养的。
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7岁便崭露锋芒,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符的音乐才能。但却很少人知道,莫扎特的父亲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在莫扎特很小的时候,就有意的开始训练他,强度大,时间长,从而在造就了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杰出才能。
所以安德斯·艾利克在做了大量的实验后,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提出了:天才不存在,在任何领域杰出的人物,都是通过刻意练习铸就的。
一、什么是刻意练习?
在说刻意练习之前,有一个词不得不说,叫“天真的练习”,安德斯·艾利克给的定义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也就是说只是简单的重复。
而刻意练习则有四个原则。
一是有可衡量的明确目标,有目的的练习
二是专注
三是有效的反馈
四是精进,走出舒适区,不断的挑战自己
在这本书中的第六章,作者提到了伟大的富兰克林练习写作的方法。
富兰克林早期的写作水平,最多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十分不错了,偶然机会,他被杂志里高质量的文章吸引,决定也要写出那些漂亮的文章。
那么他是如何使用“刻意练习”的呢?
他先找到杂志中自己喜欢的几篇文章,然后写下对每个句子简短的描述,写完后和原文进行比对,并纠正自己写的版本,这样做教会了富兰克林如何明确且中肯地表达观点。
但这样做有一个弊端,就是词汇量的积累十分匮乏,做不到“文思泉涌、信手拈来”,于是他对原先的方法进行了改良。
他决定把一些好文章的语句改写成诗,写诗将迫使他想出大量其他不同的词语。在改写后放置到他对这段记忆已经消失时,再把诗句改写成散文。
这个方法使他形成了一个习惯:就是要找到正确的词汇,并且增加对词汇数量的积累,让自己迅速从记忆中调用这些词汇。
富兰克林在词汇的练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文章结构和逻辑的练习。他再次找来杂志中好的文章,为每个句子写下一些线索,他把线索写在不同的纸上,并且故意把顺序打乱。
等待一段时间后,他把这些顺序不同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把自己总结的文章和原作者进行对比。有时候,他会发现自己的思路跟优秀的作者不一样,于是,他再次修正自己。
这样的练习,迫使他小心翼翼地思考怎样在文章中理清思路。
众所周知,富兰克林成为了美国历史上伟大的作家,他的著作《穷查理智慧书》以及后来的自传,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由此可见,富兰克林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问题:写作的才能并不是天生就有了,它是需要长期大量练习得来的。也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原则方法:
一是有可衡量的明确目标,有目的的练习(像杂志中作者那样,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二是专注(观察杂志作者的文章,然后自己分步骤的练习,从词汇到逻辑结构)
三是有效的反馈(对照自己的文章和杂志中文章的差别,并及时纠正)
四是精进,走出舒适区,不断的挑战自己(不停的练习,直到写出他人喜爱的作品)
所以不管你在什么领域,想要有效的提高自己的能力,遵循刻意练习的原则依然可以实现进步。
二、刻意练习如何运用?
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培养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即不再认为工作日只能用来工作,练习只能在特殊时刻、特定场合才能进行。
而是将日常商业活动转变成练习活动,将练习变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这种以练习为导向的心态,与杰出人物的心态非常相似,他们总是不停地练习,并且想尽各种办法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磨砺自己的技能。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公司的会议会要求每个人做幻灯片的演示,但如果仅仅是一次演示,就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所以进行了重新设计。
演讲者选择一项特定的技能,要求大家在演示期间着重关注,比如即兴演讲或是讲有趣的故事等等
然后设法在演示期间提高那种能力,而听演讲的那些人针对演讲者特定技能,给予反馈。
这就是典型的在工作中以练习的心态来磨练自己的技能。
我最近在考驾照,每在考试之前我心里就会紧张,害怕自己考不过。
但当我看到这个以练习的心态为导向时,我就会把考试当做是一次平时的练习,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开车能力。
这样考试对我来说就是练习,而且我也能从考试中看出自己哪方面还有不足。
三、如何跨越停滞阶段?
当我决定写作迄今,已有半年,在这半年的过程中,我也有遇到停滞的阶段,觉得自己怎么写都是老样子,好像都不会提高和突,也不会进步。
安德斯·艾利克《刻意练习》中给出了方法,深受启发。
攻克特定的弱点
任何一项相当复杂的技能,都设计一系列的组成部分,你可能更擅长其中的某些,不太擅长另一些。
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再难以有所提高时,可能只是那项技能中的一两个组成部分在妨碍你,而不是所有的组成部分都在绊住你。
问题是,你要找出到底是哪些?
这时候你就需要逼自己一把,走出舒适区,以观察者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找出你的问题所在,并针对问题提出训练方法,不断的刻意练习,攻破这个弱点。
不论是哪种方法,在练习的时候要重点关注发生了什么?如果依然没有进步,那就需要再试试其他方法。
所以我参照富兰克林练习写作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现自己写作一直无法提高的原因:
1、并没有做到刻意练习(只是一种随意的、零散的记录);
2、没有进行自我反馈和修正措施(从来没有回头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完就过了)
刻意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而是有目的,投入专注力,并且有反馈,时时纠正的一种大量练习。
在本书中,刻意练习还涉及到一些心理表征的问题,因我对这部分不甚了解,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翻看原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
当我阅读完本书,我发现《刻意练习》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关于人类潜力的新思考方式,并提醒着我们,我们拥有更大的力量来掌控自己的人生,而我们以前却从来没有意识到。